当前位置 > 本草科技史 > 科技进化

西汉中期—唐五代




  西汉中期是封建社会巩固发展的一个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加上统治者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空前的重农抑商限工各项经济政治政策,封建社会的“士农工商”四民之序此期也已定型。自从孔子首创私学,学术文化开始下移民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此“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已完全被打破,普通百姓亦可较多获得知识,医生由于医学知识的技术性质也已完全被以“工”视之,医术被归为方技之类(《汉书?6?1艺文志》)。医生由原来士的阶层而入“工”的阶层,地位不能不说有所下降。这一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诸子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被打破,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大一统思想指导政治,并把《诗》、《书》、《礼》、《易》、《春秋》等五部典籍定为儒家经典著作,作为封建士人的必读之书。官吏选拔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此后二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重视人文伦理知识而轻视科学技术。儒家思想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首要。“治国平天下”对知识分子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学而优则仕”,读了书后就要出来做官。对知识分子来说,出仕是唯一正途,而其他则视为旁门左道,所学的东西都统一在儒家经典范围内。“治人”为本,“治物”为末;“重道轻器”轻视自然科学技术,具有科学认识价值的知识如医学,则被认为是“小术”、“方技”,“医卜相,皆方技”。医生作为一种职业也同其他劳动性质的职业一样,受到歧视,医生的社会地位比以前是大大跌落了。对行医望而却步,,这样造成的后果必然是人们羞于行医,甚至以之为可耻,使许多知识分子在有可能从事医学时鉴于社会压力及心理影响,而对行医望而却步,这样必然会使医学在继承发展方面失去许多优秀人才;另外,也易使许多统治者歧视医学,甚至摧残医学,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的正常发展。

  如东汉名医华佗即使在医术绝伦、名满天下时,仍为自己行医而后悔,“兼通数经”,“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其后来因不愿做曹操的侍医而得罪于这位当政者,以致被收审入狱。当荀彧以“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之语为华佗求情时,谁知这位在历史上有着“唯才是举”重视人才之名的统治者竟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最终一代名医被残忍地杀害了,致使其著作竟无一字流传于世,千古外科名方——“麻沸散”也自此失传,令后世医者深为惋惜。同时期另一名医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当时所谓正史中竟无一字记载,“论者推为医中亚圣,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乃不为仲景立传,是故君子有遗憾焉。”由此也可想象出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

  两晋南北朝

  时期曾有许多士大夫精通医学并出现了一些门阀医学世家,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把医学知识作为自己保生立命的一种工具,大多不愿用之施治于广大普通患者。如东晋士大夫殷浩,是当时清谈领袖,精内典、善经方。但他却不肯为下级人员看病,某次有一下级职员之母有病,请他医疗,至叩头流血以求乃为之。当医好病人后,就将自己的经方烧掉,恐怕人再以医家视之。这说明那时士大夫的学医,尽有为己而不肯为人之目的,同时也反映了那时医家地位并不怎么高。

上一条: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打造分子本草技术平台,以数据驱动开发创新中药
下一条:科举制度